在秦淮区朝天宫街道辖区内的甘雨巷、小王府巷、张府园等地,街头巷尾的“绘画墙”让这里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。
小巷中的墙绘。
绘制在大理石上的精美画作。
百年老宅外墙上绘就的《金陵西门印象图》。
百年老宅绘就西门印象
城墙城楼,拱桥流水、市井街坊、民居古建、水泊船舫、桃红柳绿……在甘雨巷54号一处老宅出新的外墙上,一幅巨大的《金陵西门印象图》不仅令过往行人眼前一亮,更有不少人停下脚步细细品味画作中的一点一滴。
从5月到8月,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、南京民族之家书刻馆创始人袁茂林终于在这处有着130年历史的古民居外墙上,创作完成了《金陵西门印象图》(详见7月17日扬子晚报《热心居民绘制城南古民居胜迹图》报道)。这幅50平方米的画作采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笔法,描绘出了“老南京”记忆之中古金陵城西原有的地貌胜迹风情。
大理石上巧作画
在张府园一处单位的外墙上,扬子晚报记者则见到了一幅幅镶嵌在玻璃框中的画作,与一般绘画不同的是,这些画作的载体既不是画纸也不是外墙,而是大理石。作者是南京市美术教育学科带头人、慧园街小学美术老师曹秋林。
早春、登高……11幅在大理石上绘就的画作不仅色彩明快,不少还与南京的节气有关,不过更令记者意外的是,这些绘画的构思还巧借了大理石的天然纹路。作为朝天宫街道的文化志愿者,受到街道邀请作画的曹秋林介绍说,南京素有石头城之称,他便将赏石文化与中国传统绘画相融合。
街巷画作说历史
在朝天宫附近的小王府巷,扬子晚报记者便被一条深幽的绘画墙吸引了目光,朝天宫、太平天国石达开的翼王府……除了绘画,墙面上还写有不少历代文人骚客在此抒发感怀的诗作。这条小巷之中的画作都出自南师大美术学院陈佳和同学张阳阳之手,陈佳告诉扬子晚报记者,她和同学花了3个星期完成了小巷的绘画墙,也希望可以让更多人了解这块地域的历史。
采访中,小王府巷的一位住户李女士笑着告诉扬子晚报记者,除了各种绘画,在临近的小板巷还悬挂有不少古诗,带着孩子路过的时候赏赏画,读读诗,感觉特别有意境。不仅如此,围墙变身“绘画墙”也为周边的环境增色不少,李女士介绍说,小王府巷比较逼仄,原先环境也不是很好,有了“绘画墙”不仅整体环境变得明朗许多,乱扔垃圾的人也少了。
联系阿特斯墙绘:0592-6131033 厦门-福建地区专线:189 5000 0570
声明: 本文由墙绘新闻原创编译,转载请保留链接: 街头围墙变身“绘画墙”
------====== 本站公告 ======------
中国墙绘网采用自主、合作、加盟的方式在全国超过600个市县提供墙绘服务。服务项目包括专业墙体彩绘、城市文化墙、幼儿园墙绘、大型街区墙绘、大型广场墙绘、工程内外墙绘画、壁画、动漫画、立体画、室内外涂鸦设计等。
咨询热线:0592-61310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