艾设计师 北京业务联系人 18600533758
北京地铁四通八达,北京地铁更是一条条艺术长廊。步履匆匆中,你可曾留意过站厅里的一幅幅地铁壁画?北京的历史文化、现代风貌在这里艺术地浓缩,并交相辉映,构成了一个美妙的艺术世界。
地铁壁画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,并风行一时,随着地铁建设的一度放缓,地铁壁画出现了长达二十年的“空档期”,地铁公共环境被铺天盖地的广告灯箱所替代。近年来,随着新线路的开通,地铁壁画再次复兴,继续妆点着北京的地下交通网。请放慢你的脚步吧,跟我们一起探寻地铁壁画的变迁。
诞生期——上世纪八十年代
北京地铁壁画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,正值中国改革开放初期,地铁二号线的三座车站中,有6幅壁画很有代表性。其中设计者多出自我国美术界大家。
地铁新线:六成车站装壁画
亮点:“叙事诗”变“散文诗”
本月即将试运营的14号线中段和昌平线二期共有14座新站,其中8座车站设计了11幅壁画,占了近六成——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风行一时的地铁壁画又回来了。惟一的变化是,曾经宏大犹如叙事诗的壁画,摇身一变成了“散文诗”,用欢快的“话语”点睛所在站的京味儿亮点。比如,蒲黄榆站的《蒲黄榆记忆》再现了旧京市井劳作瞬间,北工大西门站的《天工开物》定格了大纺车等各时期代表性的工业产品,景泰站再现古时景泰蓝的制作过程,北邵洼站的《绿色昌平》描绘了新昌平的标志性建筑与生态环境……
地铁14号线景泰站壁画,20米长、3米多高,生动描绘了元代工匠制作景泰蓝的过程。
小故事:地铁站因“壁画”改名
14号线景泰站,原来定名安乐林站。站外有座珐琅厂,以京城八绝之一的景泰蓝而闻名。这种技艺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,因明代景泰年间制作的最为精美而著名。景泰蓝长期以来被宫廷所用,从清朝末年才逐渐走向民间,工艺复杂,生产量又小,了解景泰蓝文化的人并不多。为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这一传统手工制作技艺,地铁站改名为“景泰”站。
《蒲黄榆的记忆》壁画采集市井劳作的片段反映老北京城市生活,表达了对失去事物的美好记忆。
体会:生活工作在北京,地铁是生活中必乘坐的交通工具之一。上下班繁忙的工作中,路过地铁时,墙壁精美的壁画真的可以给人以美得感受,起到舒缓压力的作用。所以说,壁画在设计中,无论图案和色彩搭配都很重要。
以上为北京艾设计师整理
联系阿特斯墙绘:0592-6131033 厦门-福建地区专线:189 5000 0570
声明: 本文由北京墙绘原创编译,转载请保留链接: 【看北京】图说北京地铁壁画三十年变迁史系列——地铁新线
------====== 本站公告 ======------
中国墙绘网采用自主、合作、加盟的方式在全国超过600个市县提供墙绘服务。服务项目包括专业墙体彩绘、城市文化墙、幼儿园墙绘、大型街区墙绘、大型广场墙绘、工程内外墙绘画、壁画、动漫画、立体画、室内外涂鸦设计等。
咨询热线:0592-613103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