伴着清晨或日暮,在古色古香的小小院落间穿梭,踏着青砖,伴着古祠,感受一个小镇的气息,汲取跨越千年的文化。美丽乡村建设和这千年古镇相结合,奏响了一曲美妙的乐章。
当冰冷的墙体载上芝英的历史,每一面墙就像一部纪录片,记录了芝英老一辈人生活的点滴;一幅幅灵动的画面,把芝英各村妆点得如诗如画。
“绘美小镇”第二站,小编来到了素有“百工之乡”之称的芝英镇。
芝英古镇位于永康中部,距今已有1690多年历史,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,形成了包括五金文化、宗祠文化、慈善文化、红色文化等在内的众多独特灿烂的文化瑰宝。
紫铜浮雕上墙,不仅向过往的人们展示芝英的胜景,还有历代应氏名人,更有打铁、钉秤的传统老工艺。26幅紫铜浮雕,凸显的是芝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
来到前山杨下村,此时小雨飘零而下,轻柔的雨点似在空中轻舞、旋转,再飘落池塘,泛起丝丝涟漪,让倒影在水中的景致平添些许朦胧模糊之美,但又好像不敢扰了这静谧的风景。或许这便是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之美吧。
沿村道而行,一条百米左右的围廊上,详尽记载了原始铸锅工艺流程,“䃥稻草”“踏泥”等13道工序,以最直观的图画呈现出来,将历史还原在墙上。
“铸锅”是该村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“生计”,他们就是靠这项手艺发家致富的。这一组墙绘,既是让后人了解铸锅的具体工艺流程,更是激励后人,要靠自己的双手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。
上英村村口的一间小房子,本来遮挡了人们的视线。可是将3D墙绘搬上墙之后,深山老林之中,与鹤为伴,与鹿为舞,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境深林,忍不住想去“窥探”村中的奥秘与神奇。
芝英镇最独特之处,便是祠堂文化和百工文化,素有“中国祠堂古镇,江南百工之乡”之称。横沿村的墙绘则是将芝英古祠与墙绘完美融合。
“千秧八百,不如手艺盘身。”芝英是五金产业的发源地,一批又一批“打铜修锁补铜壶”的五金工匠挑着行头,走南闯北“卖手艺”。柿后村的不少老手艺人靠着这些“独门技艺”,不仅养活了一家老小,也为族人拼下了“经济重镇”的大好河山。
柿后村党支部书记陈建勇在争创美丽乡村精品村、打造街角小品上,充分激发灵感、发挥创意,将墙绘与周边街景、绿化完美结合。墙上绘着视野辽阔的柿后村南面风景,让南面的风景尽收眼底,以花草衬托山水之灵动,又以山水衬托花草之鲜活。
看这座老房子旁生长着一株苍翠的古樟,古树白墙本就是一幅画,但未免有些单调。设计师独具匠心地在古樟后面的墙上添上几枝树桠、描上葱郁的绿叶,两只小猴子坐在古樟一侧的小土坡上说着悄悄话;另一只小猴子在古樟另一侧的枝丫上荡着秋千,不亦乐乎!似动非动,静中有动,动中有静,妙趣横生。
咦,此处一对熊猫母子坐在墙上的“小溪”边玩耍,看着眼前围起来的花圃、旁边的大树,莫不是被这里的美景吸引,连身后大片茂密的竹林都无法吸引他们的注意?又或者,是被过往行人或村民其乐融融的生活气息所感染,想从画中走出来感受一番。
青砖围成的花坛,为大树置一个家,低矮郁葱的绿植中散落着一些大小不一的石头,大树前的大石头上用朱红色勾勒出“两学一做”。大树枝繁叶茂,犹如伸出自己的臂弯,护着翼下的瓦房和墙绘上流连于青草和暮色的几只老黄牛。寓意着“老牛精神”永恒地传承下去。
刚劲矫健的骏马,从四方奔涌而来,给人以自由和力量,鼓舞人们积极向上、勇往直前,更富含了“马到成功”的美好寓意。
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黄河鲤鱼跳过龙门,就会幻化为龙。比喻事业成功或地位高升。远看池塘边上两面墙上的水彼此相连,近看独自成景。再看那窗户,原本大小不一的破旧的窗户,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,可画上窗檐,缀以荷花和波浪,这几扇不起眼的窗摇身一变,成了鲤鱼竞相跳跃的龙门。看那鲤鱼奋力腾空一跃,大有不跃龙门不罢休的决心。
转自浙江在线网
联系阿特斯墙绘:0592-6131033 厦门-福建地区专线:189 5000 0570
声明: 本文由墙绘新闻原创编译,转载请保留链接: 芝英镇:五金工艺上墙展 街景墙绘两相融
------====== 本站公告 ======------
中国墙绘网采用自主、合作、加盟的方式在全国超过600个市县提供墙绘服务。服务项目包括专业墙体彩绘、城市文化墙、幼儿园墙绘、大型街区墙绘、大型广场墙绘、工程内外墙绘画、壁画、动漫画、立体画、室内外涂鸦设计等。
咨询热线:0592-6131033